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红山文化玉器,诞生于新石器晚期。它们浅埋于辽宁流域、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。5000年间,征伐劫掠、民族迁移、改朝换代的滚滚红尘,无数次掠过这片土地,奇异的是,所有的人对眼皮底下的红山遗址,视而不见。如著名的牛河梁遗址。距京沈公路和锦(州)承(德)铁路不足百米,1981年前几乎无人动过上面的一块石头。 使红山玉器揭开面纱的是一些在田野里闲逛的农民。70年代初,朝阳、阜新和赤峰的文物商店,不断...
华安玉(九龙璧)以质色好、形纹美而闻名于世,被纳入全国九大名石和“中国国石”候选石之列。华安玉是一种条带状钙硅质角岩,古称“茶烘石”,雅称“梅花石”,产于福建九龙江两岸的华安地段,故又称“九龙璧”,现普遍称“华安玉”。作为观赏石,它集柔美、秀美和壮美之大成,为园林佳缀、摆设瑰宝,具有观赏收藏和经济价值。华安玉一度曾是朝廷贡品,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存有此美石。笔者从1992年开始到华安玉产区去寻找和挖掘...
清至民国年间,珠宝行业有个行话叫“赌行”,所谓“赌行”,指的是珠宝玩家到珠宝行寻觅翡翠的一双慧眼。而眼下翡翠造假技艺高超,真假难辨,常令珠宝玩家大伤脑筋。 “翡翠”一词《康熙字典》注释最早为一种鸟名,赤鸟叫“翡”,绿鸟称“翠”,清康熙三年以美玉代之。翡翠为天然矿石,是一种坚实耐用的硬玉,清世祖福临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我国,因此,旧时翡翠多为皇室所有,流散到民间甚少。自乾隆开始,嘉庆、道光、咸丰...
据考古资料可知,旧石器时代人们还不知玉器,玉器是在石器由打制进化为磨制的过程中被发现和逐渐被重视的。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现,从地域上看,主要集中在我国靠近沿海的东部地区。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处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(该文化距今约5000年);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(该文化距今约6000年左右)和山东龙山文化(该文化距今约4500年);地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(该文化距今约7000年)、马...
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,战国前期,通高52cm,口径14×12cm,腹径37cm. 器直口,粗颈,鼓腹,器形硕大,有平盖,环形钮,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。壶身正面有一系环,另在肩部两侧及腹部靠下处铸有对称的两对系环。由于此器庞大,若盛满酒再加上自重必难移动,故设计了系环用以穿绳,以便于搬运携带。 此壶颈部采用浅浮雕手法铸出一周突起的象纹,象纹简洁而抽象,通过庞大的身躯、长卷的鼻子表现出大象的...
楚王酓胐鼎,通高59.7cm,宽60.5cm,口径46.6cm,重53.8kg. 鼎圆体,三蹄形足,双附耳,有盖,盖上有三短足,盖正中一钮凸起可穿环。附耳、盖与鼎身饰细碎的蟠虺纹,足上端饰兽首。 盖内、外,器口沿三处刻有铭文19字: (盖内)仨集厨。 (盖外)集厨鼎。 (器口)楚王酓胐作铸鐈鼎,以供岁尝。 铭文记楚王酓胐铸造此鼎,以供岁祭之用,置于集厨。 ...
“晋率善氐佰长”印,晋,印面2.2×2.2cm,通高2.7cm. 印铜铸,驼钮。印文为汉篆字体,白文,右上起顺读。 三国时期,各方征战不断,晋以武力统一,但社会经济已遭到巨大的破坏,政权的社会基础薄弱,五胡十六国相继而起。出于政治考虑,晋沿用曹魏的政策,对各部族首领多行册封。存世的汉、魏、晋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以晋所颁者数量为最多,内容几乎涉及当时此类官印的各部族与称号。此印即晋政权颁...
朝鲜族的人们在风俗中,有着很多民间上都习俗,而且捣衣也都是民族风俗之一,对此朝鲜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 朝鲜族有哪些民族风俗 朝鲜族民间习俗——捣衣 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,每年的仲秋时节,朝鲜族妇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,进行浆洗晾晒,待衣物半干后,将其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棰打,这就是捣衣。捣衣有两点好处,一是捣后的衣物平整、光洁;二是再洗时易于清除衣物表...
黎族的人们不管是在婚俗中还是在生活的细节上,都是和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着一定的关联,对此黎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 黎族传统民族风俗 黎族与火 钻木取火的古老习俗 黎族与火 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绍: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。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文化部、财政部联...
羌族的人们在结婚中都同样会不会轻易的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出来,不过如果自己找到一个爱上的男子的话,那么就会立刻结婚,对此羌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 羌族传统民族风俗 羌族风俗 羌族自称“日玛”、“日表”或‘如玛”、“尔玛”,属同一名称。“羌”属他称,从羊、从人,意为“西戎牧羊人”。历史上,羌族以养羊着称,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,至今仍保留着供奉“神羊”的习俗。...
农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 “重九”。又因为在我国古代,六为阴数,九是阳数,因此,重九就叫 “重阳”。 重阳节的起源,最早可以推到汉初。据说,在皇宫中,每年九月九日,都要佩茱萸,食蓬饵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寿。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,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,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。 古代,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人登高诗很多,大多数是写...
王清州水墨2018春季画展海报 由798感叹号艺术馆、换鹅书会主办的王清州水墨2018春季画展Wang Qingzhou ink painting 2018 Spring Exhibition,于2108年03月03日16:00在798感叹号艺术馆隆重开幕。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:许德勤先生、策展人张宝华先生、北京建筑设计院第一设计院院长、画家金卫钧先生、798感叹号艺术空间董事长张宝华、杨明先...
在鄂西北的农村,大年夜有接财神的习俗。 吃完团年饭后,接财神的仪式就开始了。接财神时屋门大开,在庭院中设供桌,桌上点燃着蜡烛,燃放鞭炮,主人跪拜,由外面迎进室内。 室内人要问: “迎来财神了?”男主人立刻高兴回答: “迎来了,迎来财神了!”这时要有一人从屋外抱进一捆柴,女主人要问: “抱进柴了(财)了?”柴人马上高兴回答: “抱进柴(财)了!”柴谐音为财,取其吉利的意思。 家中最...
每年腊月三十日(月小为腊月二十九日)叫除夕,意思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。 这一天也许是最忙的一天,也是最兴奋的一天。 女人的本职工作自然是张罗团年饭。 男人带着小孩撕掉旧对联、门画,贴上新的对联、门画、中堂、年画。 接着是祭祖。男人把事先买好的火纸用钱凿凿上铜钱的印记,提上香裱、烟酒、鞭炮,带上孩子,给祖辈们上坟。 这天,在外工作的、打工的、经商的、做手艺的不管路途有多遥...
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。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根据宋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,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。 守岁的习俗,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,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。古人有一首《守岁》诗中写道:"相邀守岁阿戎家,蜡炬传红向碧纱;三十六旬都浪过,偏从此夜惜年华。"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,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《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